动态

最新知识产权相关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

杭州:全力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2023-02-09

作者:李明霞 包浩斌 潘琳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2年第16期


杭州:全力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晴雨表。近年来,杭州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先后5轮推出578项举措,营商环境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18个指标均被评为“全国标杆”。连续三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排名第一,并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2019年10月,杭州被国家列为世行营商环境备选样本城市,2021年9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正式跻身国家队行列。


截屏2023-02-09 09.10.57.png



1

数字赋能、集成改革

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杭州卓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2021年底才刚刚落户钱塘区的一家新企业,杭州便利的营商环境给这家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本以为办理各种手续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在杭州就是特别方便,就像我们需要办理自己的企业信用报告,只要登录信用杭州,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申请了,完全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跑。”杭州卓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伟说。


近年来,杭州持续巩固和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突出“一件事”“跑一次”标准,强化数字赋能,深化集成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举措。如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改革,率先实现21个部门的251项企业办事事项,凭营业执照“一照通办”,共计减少企业申报材料753件、精简率达41.57%;深化公安服务“一窗通办”,90个高频事项在全市182个窗口无差别办理;585项公民个人事项实现“一证通办”,80%以上的公民个人事项就近可办;实施内河船舶“多证合一”,原有6本证书合为一本《内河船舶综合证书》,申请材料由160多份减至15份。

 

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杭州加快建设“掌上办事之城”,以“零纸质、零人工、零时限、零次跑”为目标,探索政务服务无感智慧审批,拓展更多“免申即享”“无感智办”“一键联办”的应用场景。近年来,杭州不断推动“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迭代更新,以“一键直达”为导向,以“一件事联办”为标准,引入信用承诺机制,开启一系列制度重塑、直达智服式的改革探索,推出了政策兑付“一键到账”、许可事项“一键审批”、企业诉求“一键直达”、政企交流“一窗对话”、绩效评价“多维量化”等创新服务。

截至8月底,政策兑付板块共上线2845条政策,兑付资金427亿元,总支付笔数达691万笔,兑付企业54万家,日均活跃企业用户超2万人;政务服务板块为企服务办件1833万件,其中30%左右的业务为智能审批即在非工作时段系统自动办结(夜间和节假日);“亲清D小二”搭档AI智能客服,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24小时在线服务。“亲清在线”平台做法多次在国务院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中国政府网等国家信息载体刊发,向全国推广。

2

降低门槛、提高效率

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杭州,开办企业审批现在已经压减到了30分钟;自贸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构建起“办事自主+符合确认+信用监管”登记体系;建成横向纵向贯通的商事登记准入准营“一网通”平台,19个部门82个许可事项实现“证照联办”;率先实现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等涉企年报“多报合一”全覆盖,企业可少填报重复数据60余项。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杭州打通了“准入”“准营”“退出”全链条,为企业松绑减负添活力。2020年,杭州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为更好地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杭州还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准营和监管标准。出台《杭州市自动售货设备食品安全管理规定》,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前防控、“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监管,对瑞幸咖啡等“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制售”企业发放食品经营许可。


日前,杭州快鳄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鲜食机通过了食品安全专家组评审,拿到了“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制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该公司总经理陈小强说:“杭州这一创新政策,让我们的产品‘持证上岗’,能够安心合法合规经营。”此外,为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杭州建设了“一核多点”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 建立重点产业运营基金和质押风险补偿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2021年12月,浙江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完成首期发行,杭高投子公司杭州高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产品提供了全额信用担保。

 

营造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之一。2021年年底,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出“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系统,构建了专家随机抽取、远程分散评标、全程见证监督的评标新模式,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省市、跨行业互联共享,节省评标时间和招标成本的同时,也让招投标环境更加公平公正。“这一新的评标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使得分散各地的专家不见面就能评标,整个环节还有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见证和监督,大大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更有利于我们招到有实力、有能力的建设 ( 施工 ) 单位。”某项目负责人李女士说。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70余个。

3

创新监管、强化保护

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杭州开办玩具厂的李先生,日前发现自己设计的玩具未经授权被人在网上售卖,随即通过“云平台”在线提交了调解申请。“云平台”通过“智能分案”功能,为李先生分配给了一名知识产权领域专业调解员。经过多次视频和电话调解,仅仅2天,当事双方就达成一致,并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而如果由法院判决,按照相关司法程序,可能需要180天。


这里的“云平台”就是“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随着杭州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纠纷案件不断增加。2020年6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杭州市贸促会,建设“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提供互联网调解、电子送达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并形成“社会调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解纷流程,真正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截至8月底,平台已有80余家调解机构、1100余名中外调解员入驻,共接收调解案件1.7万件,标的总金额超21.9亿元,调解完结1.4万件,调解成功率36.9%,自动履行率达99%,个案调解最短用时仅1天。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除打造知识产权调解云平台外,杭州还专门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目前,杭州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6个月,花费时间远少于日本的11.6个月,欧盟的18个月和美国的29个月。杭州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罗云说:“知识产权法庭在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大胆创新司法裁判理念,率先明确了大数据产品的法律属性和权利边界,为数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为回应互联网时代司法保护的新需求,杭州积极探索“互联网+司法”模式,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开启网络案件审理全新模式。当事人“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整个诉讼,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传统模式节约66.8%,成为司法领域里程碑式事件,入选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杭州还加快了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线下,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覆盖、“千所联千会”等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应对疫情造成的各类法律风险;线上,开放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集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项目,在线提供惠企政策检索、企业法治体检、市场主体法律顾问信息检索等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网通办”“一网打尽”。


4

通联内外、高效进出

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进出口通关效率是考量城市国际营商环境的重点要素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杭州与上海、宁波等口岸城市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精简进出口审批事项和单证,扩大“两步申报”适用范围,推动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探索“数字清关”等跨境贸易新模式。2021年12月, 钱江海关进口、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6.98小时和0.59小时,较2018年压缩23.48%和61.69%。不少企业因此受益。“现在进口船边直提模式,整个提箱流程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几乎秒提,给我们企业的感觉就是提箱自由。”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关务主管郁培德说。


面对日益扩大的跨境贸易,杭州创新智能监管,打通企业、供应商和海关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让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完成通关报单。“保税进口依托我司自建的数字保税仓,成功打通了海关监管与我们企业供应链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全新的无感式、嵌入式智慧监管模式,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无所不在。”大华物流部总监朱燕红说。今年1~7月,监管“数智通关”进口报关单共2160票,金额1.18亿美元 , 通关时间从240分钟压缩至8分钟。

 

此外,杭州还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优化。建设“通关+e 物流”,打通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物流信息节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物流服务。拓展“金融+互联网”领域应用场景,构建“外贸大数据+科技金融”为基础的外贸数字金融服务。今年3月模块上线试运行以来,已接入30多家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超14亿元。

当前,营商环境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便利化带来的边际效应正逐步递减,改革亟需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推进。杭州市发改委主任孔春浩说:“杭州将紧紧抓住国家试点综合授权的机遇,加快破除体制机制、数据共享等方面的瓶颈障碍,在营商环境数字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进展。”




作者:李明霞 包浩斌 潘琳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2年第16期


上一篇:四件案例入选2022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国字号”案例

下一篇:罗云律师入选“第四届中国优秀知识产权律师榜TOP50”榜单